食品標籤

食物標籤您要知
農曆新年過後,因氣候暖化,提早踏入春季,天氣開始變得溫暖及潮濕,食品的保存更需要多加留意,減少浪費。現時包裝食品上都會標示「此日期或之前食用」(Use By) 及 「此日期前最佳」(Best Before),大家又知唔知兩者嘅分別?
「此日期或之前食用」(Use By),表示過了這個標示日期,就是過期產品;「此日期前最佳」(Best Before),就代表標示日期前,產品品質是最佳的,期後品質並非最佳狀態;那是否代表過了這兩個日期,食物就變壞、變差而不能食用? 無論從事實角度或「珍惜食物」的角度,答案都值得商榷。
不同的食物,當然有不同的「壽命」,牽涉到食物本身的特性、保存方法而有所不同,很多食物只要保存得宜,甚至愈舊愈久就愈靚愈好,例如花膠、陳皮、普洱茶餅等。相反,再好的食物品質如果保存不當,任由其「自生自滅」,如置放於陽光直射處,潮濕不透氣處,高溫環境或包裝破損,都會容易加速其變壞、發霉,腐爛或衍生蟲蛀現象。當然變壞的食物就不要進食,就算未過食用日期!這些食用日期原意是為了食品安全,保障健康,按法例針對包裝食品而產生出來的,但很多人卻盲目以此作為單一準則,而造成誤解及食物浪費,「食安」與「惜食」兩者如何取得平衡,值得大家深思與反省。
筆者認為真正能保障食安及健康,不應單靠標籤日期,反而要靠人自己的常識與判斷力,例如我們去街市買菜、買肉或買水果,這些食物都沒有日期提示、沒有儲存方法提供,但我們都知道要放入雪櫃冷藏,判斷食物有沒有變酸、變壞、發霉、腐爛,是否適合進食;如果大家能以相同的態度去對待包裝食品,絕對可以減少食物浪費,節省金錢及珍惜資源。當然食用日期標籤有其參考及法定作用,但若果大家能加上常識與判斷力,就更實際及有意義了,齊來為「拯救」糧食而出一分力!
食物安全中心參考:http://bit.ly/2ERNPzU